top of page

周邊離焦設計鏡片幫助孩子積極管理近視

近度數不斷攀升,有嘗試點長效散瞳劑來控制度數視,不過小孩子不適應,老是說看不到考卷寫什麼,還說遇到陽光眼睛又睜不開,實在很困擾,該怎麼辦?

長效散瞳劑在台灣是很常見用來控制近視的方法,不過面對各種狀況的孩子,並非點藥水就可以一招打天下,或許我們可以考慮不同的選擇,有別以往的方法,現在多了很多近視管理的產品,例如大家最熟悉的角膜塑型片(俗稱OK片),就是利用周邊離焦效果達到目的,現在也有不用與角膜接觸的「周邊離焦近視管理鏡片」可以選擇。


使用近視管理鏡片的優點

近視管理鏡片製作在鏡框上配戴,不用擔心鏡片直接接觸眼睛、眼鏡的清潔保養相對簡單,也不會有異物感及較長的適應期等問題,而且眼鏡能夠整日配戴,沒有時間限制,並能提供給年紀較小(未滿9歲)需要進行近視控制的兒童,使其得到更立即、積極的近視管理



近視管理原理:周邊離焦設計

眼球跟身高一樣,隨著年紀增長,眼球的長度(即眼軸長)也會跟著拉長。當眼軸增長超過正常成長速度會導致度數增加,因此近視矯正的同時也需要控制眼軸長度,下面將說明周邊離焦原理,以及該原理是如何應用在近視管理鏡片上,讓孩子只長身高,少長眼軸。


周邊離焦重點:周邊視網膜的成像位置,是影響眼軸增長的重要因素。

當周邊影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時叫「遠視性離焦(Hyperopic Defocus)」;周邊影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時叫「近視性離焦(Myopic Defocus)



當近視眼使用一般單焦點的光學鏡片矯正,其成像於視網膜時,只有中央影像會正確地落在視網膜上,而周邊影像會落在視網膜後方,形成遠視性離焦,經許多研究都發現此共同的結論:「周邊的遠視性離焦會誘發眼軸增長,導致近視度數增加



在另一個動物正視化的研究也證實:周邊的視網膜主導眼睛度數發展。其研究如下圖A,若在眼球前方分別放置不同的負鏡片(凹透鏡)與正鏡片(凸透鏡),將會使眼軸有不一樣的發展結果,從圖B的結果可以發現放入正鏡片部分影像會落在視網膜前方,透過增加脈絡膜的厚度,抑制眼軸的增長;反觀負鏡片使眼軸增長。也就是說,當周邊影像落在視網膜後方,形成遠視性周邊離焦,會誘發眼軸增長導致度數增加。

由上述結論,了解到周邊離焦的效應會影響眼軸增長的情形,對於近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,因此各家鏡片廠牌都著手研發適合小朋友的周邊離焦鏡片,希望可以透過特殊的鏡片光學設計,讓視網膜周邊產生近視離焦現象,達到抑制眼軸增長、控制近視的效果。現今也有許多眼科醫師,會透過定期監測眼軸長度,來確認近視控制是否得宜,從小落實視力管理,極力避免高度近視所產生的網膜損傷。



近視管理鏡片發展一覽

透過配戴眼鏡,就能減緩近視加深的速度,是所有人都期待的,因此最早在三十年前就有相關的概念在發展。第一代的近視控制鏡片是使用「調節遲緩原理」,藉由雙光鏡片或多焦點鏡片(過去市場上通稱為兒控鏡片),降低近距離的近視度數,以減少調節力使用的方式來控制近視,但成效不出色通常會搭配長效散瞳劑一併使用。




第二代近視管理鏡片開始使用「周邊離焦原理」,此種鏡片有特殊設計,鏡片的光學中心用來矯正近視度數,往鏡片周圍的區域,度數則會逐漸降低,在視網膜上形成周邊離焦現象,進而控制度數發展。但因鏡片的設計不太符合用眼習慣,離焦現象亦無法跟隨著眼睛轉動,因此稍作改良後,有了第三代的近視控制「競爭性離焦」鏡片。


第三代以「競爭性離焦」為概念,目前市場上三大品牌的近視管理鏡片雖有各自的鏡片設計,但都是以此為基礎。配戴上眼鏡後,中心圈可提供良好的度數,周邊的離焦圈能軸減緩成長,亦可同時提供清晰的視覺,即使眼睛轉動,也能看得清楚,有別於第二代近視管理鏡片的離焦設計,讓管理近視的效果更加穩定。


近視管理鏡片發展至今已有一段歷程,各家鏡片廠牌的產品推陳出新,有時聽到別人的經驗分享,可能無法確認實際使用哪一代的鏡片設計。因此,在選擇控制近視的方法時,務必親自瞭解產品設計原理,諮詢兒童專業的眼科醫師或是驗光師,以提供更全方面、合適的建議。 艾比在宣導控制近視的重要性時,常常會跟家長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:「沒有最好的產品,只有最適合孩子的產品!」。一般在選擇近視管理的方法時,須評估整體的狀況,因為控制近視是長期抗戰,孩子的個人想法與配合度也是很重要的,要考量小朋友生活習慣、有沒有易敏體質、對畏光的接受度、戶外活動的時間多寡…等,也須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,多接觸陽光可刺激多巴胺(Dopamine)的生成,目前已有研究指出多巴胺可避免眼軸增長,有效延緩近視加深



Featured Post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