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「視力」的重要性-小技巧讓孩子學會比視力

「視力」≠「度數」,視力和度數兩者是不相同的事情,更不能互相推算。許多家長帶孩子看完眼科,了解眼睛度數後,卻忘記記錄下重要的「視力值」。


視力指的是眼睛「視」物分辨細節的能「力」,當光線從物體經過角膜、水晶體、視網膜等,最終傳到大腦視覺區產生影像,而影像的清晰程度即是眼睛整體的綜合表現。而視力不好,有可能是乾眼、疲勞、過敏、近視、散光、白內障或視網膜等各種問題


視力一般常見的檢測方式為「E字視力表(Snellen’s E Chart)」或「C字視力表(Landolt’s C Chart)」,量測時以視標的上下左右缺口方向表示。



什麼是「度數」


度數指的是光線進入眼睛後影像聚焦的位置,因為屈光度數的不同,所以在眼內成像的位置不一定是落在視網膜上。常聽到的近視、遠視抑或是散光,即是眼睛度數的表示方法。

  • 正視眼-光線聚焦於視網膜上,可呈現清晰的影像


  • 近視-眼軸較長,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前


  • 遠視-眼軸較短,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後


  • 散光-角膜弧度不對稱,光線發散的進入眼球,無法清晰聚焦



「視力」是孩子眼睛發育中最重要的角色


「度數」會隨著孩子成長而變動,就如同身高會長高,眼球也一樣會長大、變長,所以度數並沒有一個標準、固定的數字。度數通常是不易改善的,尤其散光度數幾乎不會改變,因此對孩子而言視力值」的進步才是有意義的,治療目標都是改善「視力」為主而非改善「度數」。


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針對學齡前幼兒與學齡兒童的視力篩檢,依照年齡設有不同的標準(如下圖),其標準的訂定,是依據不同年紀孩童的視力與認知能力發育而定。因為孩子的視力值表現,不僅與眼睛的屈光度有關,更會因為孩童的專注力與理解力等而有所影響。



6歲以前是幼兒視力發展的關鍵期,3歲到6歲更是斜弱視治療的黃金期

若孩子的視力檢測未達該年齡層視力標準,或雙眼視力檢查在視力表相差兩行以上,就需要去眼科做進一步追蹤治療。


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微的度數,單純的「屈光不正」,只要利用光學矯正方式,像是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等,就可以讓眼睛模糊的影像獲得改善,使影像正確落在視網膜上,再搭配適當的視覺刺激及用眼練習,視力就會逐漸進步。


弱視的原因不在於眼球的成像問題,而是大腦視覺區的發育遲緩,當孩子「矯正後的視力值」已達到標準,代表大腦視覺皮質區有接收到清楚的影像並正常發育,就可不必擔心弱視的狀況發生。


小朋友3歲可進行第一次視力檢查

一般建議孩子在3歲左右可以進行第一次視力檢查,因此階段的孩子視力發展已趨於穩定,同時有足夠的溝通、表達能力,以及較佳的穩定性能配合檢查流程,讓檢查後的數據更具有參考意義。


但若在嬰幼兒時期,觀察到孩子出現揉眼、瞇眼、歪頭、斜眼看等姿勢或動作,甚至常無故跌倒等,則會建議立刻找專業小兒眼科醫師詳細檢查,確認是否有視力問題。



如何教孩子比視力

要使小朋友配合視力檢查,建議可以先讓孩子了解視力檢查的流程,並具有粗略的上下左右概念。檢查前可於家裡透過遊戲的方式,讓孩子多練習表達視力表的視標缺口方向,檢查時才不會感到陌生。


TIP 1 認識角色與流程

與小朋友玩辦家家酒遊戲,透過醫師、驗光師(護理師)的角色扮演,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熟悉視力檢查時會出現的流程和動作,實際到診間時才不會害怕、緊張



TIP 2 提高對檢查的接受度

陪孩子閱讀視力保健相關的繪本、卡通,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,讓他們了解眼睛健康和定期檢查的重要性,並且知道視力檢查是不可怕、不會痛的。



TIP 3 練習表達方向

準備視力檢查表及大大的E字母,讓孩子看著視力表中E視標的缺口方向,再配合轉動手中的「E字」。如此一來,即使小朋友尚無法用「口語」或「手勢」明確表達上下左右方向,但透過「模仿方向」的方式,就能知道孩子是否能看見缺口方向。

建議可依照小朋友喜歡的事物,或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叉子、梳子等物品當作引導,讓孩子能更容易學會比視力,引導方式參考如下:


1.若孩子喜歡「車子」,則可以把E字板模擬成「方向盤」,若車子要前進,就必須轉動E字方向盤,當轉到與視力表缺口方向相同時,車子就會往前。


2.若孩子喜歡「小動物」,則可以把E視標當成一個「迷宮」,問孩子若小動物如果要逃出迷宮,哪裡有出口可以讓牠跑出來。


3.若孩子喜歡「吃蛋糕」,則可以用「叉子」比擬E字標,詢問若要吃蛋糕,叉子哪裡有洞洞可以把蛋糕插起來。


當然也可將孩子習慣的道具帶至眼科院所,以提升視力檢查時孩子的配合度與檢查的效率和準確率唷!

Featured Post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