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寶寶的「視」界是什麼樣子?爬行與視覺發展大有關係!


很多人喜歡拿著小玩具跟寶寶玩,但卻發現寶寶有時候都沒什麼反應,是不是他們眼睛看不清楚呢?其實,小嬰兒在剛出生時眼睛功能尚未發育完全,看出去的世界是黑白且模糊的,隨著成長,視功能才會逐漸完善,這是需要一定的時間。當寶寶各種感官能力發展越好,大腦對於各種訊息的統合能力也就越強,更有助於日後整體的發展。


若從新生兒時期給予寶寶適當的刺激,將有助於促進視覺發展,同時也能幫助家長及早發現寶寶視覺發展是否異常,並及早接受適當治療,以下將依寶寶年齡做視覺發展進程的介紹。


正常視力發育進程包含可視距離由近而遠、視線聚焦由模糊到清晰、顏色辨認由黑白轉彩色、喜歡簡單輪廓到複雜圖形、對人臉具有偏好、產生空間立體感等。下表為嬰兒各階段視力發展的簡單彙整,可再針對有興趣的部分進一步詳讀。




■ 剛出生-3個月時期的寶寶

剛出生

視力值大約0.01,對光有反應,但色覺尚未發展、視神經整合也尚未成熟,看到模糊的黑白世界,就像擋了一層霧般。此時對輪廓對比強烈的較有興趣,如黑白幾何的圖卡。


1個月

大約能看見30公分內的物品、並做簡單的追視,水平移動比垂直更容易刺激寶寶目光。


2-3個月

寶寶可以看清楚在面前的臉,而且喜歡看人臉勝過於複雜圖形。色覺逐漸開始發展,對於鮮 艷的顏色較有反應,喜歡長波長顏色,對灰色比較不敏感。一般而言女生的色覺 發展優於男生。

※ 從Robert L. Fantz (1961)的“The origin of form perception”文獻資料可以發現,無論2-3個月或是3個月以上嬰兒對於人臉的注視時間大於複雜的圖形或是單一顏色。


此階段的寶寶雖然視力尚未清晰,但已經能感受到「光線的明暗變化」及看到「簡單的形狀」,因此容易被會動的東西、閃爍的光線吸引,像是電視螢幕或是正在轉動的電風扇,都容易引起寶寶的關注。


促進視覺發育方法

1. 經常變換嬰兒床的位置:讓寶寶感覺到不同方向來的光線,對不同方向的光有所反應。

2. 掛置懸吊玩具:如擺動的玩具或健力架吸引寶寶目光,訓練眼球轉動能力。

3. 練習趴在父母胸前:每天練習再慢慢延長時間,寶寶會知道抬頭時能看到父母表情,可用表情變化和聲音來驅使寶寶更想抬頭看。


■ 4-6個月時期的寶寶

4個月

可視距離增加到約180公分內,通常可扶持坐起來,伴隨視覺傳導路徑成熟,開始透過雙眼視覺帶來的立體感獲取深度訊息。視力逐漸提升,會開始「認東西」了,看到喜歡的東西會笑,此時能讓寶寶雙手一起扶奶瓶,練習手抓握的感覺。


5個月

手眼協調能力開始發展,會想抓取晃動的物品,「眼睛-身體」的關係持續進步當中,像媽媽餵食物時,寶寶能夠注意到手中和放入口中的食物,想伸出小手去抓,起初仍不協調,但慢慢可以準確抓到東西。


6個月

視力值約可達0.1-0.2,可穩定的凝視目標,學會控制自己的眼睛要往哪個方向看。寶寶能在目光注視下將物品從左手換至到右手,雙手使用越來越順暢。此時立體視才比較敏感、具有深度知覺,此結論可以從*視覺懸崖的實驗得知。


此階段的寶寶不只是單純看到平面與形狀,已經能透過眼睛接收、感知到事物的遠近深度及立體感,並能維持目光對視、慢慢能辨識人臉。


*視覺懸崖:

由心理學家Eleanor Gibson與R. D. Walk於1961年所進行的實驗,目的為測試寶寶是否已發展「視覺深度」。

※ 實驗是讓寶寶在棋盤式的圖案上爬行,並利用透明強化玻璃製造出懸崖效果,前半段為實心地面,後半段則是在透明強化玻璃下方舖有棋盤式的圖案,用以營造懸崖的感覺,若已發展出視覺深度的寶寶,爬到一半就會覺得下面是懸崖而不敢往前;反之,則會繼續向前爬行。由該實驗發現約從6個多月開始,嬰兒就具有深度知覺。(圖片來源:Wikipedia-Visuelle Klippe)


促進視覺發育方法

1. 給寶寶照鏡子:讓孩子注視著鏡子內的自己,有助於立體、空間感的提升。

2. 靠近寶寶說話:說話時將臉部貼近寶寶,此階段寶寶已認得人臉且感興趣,這樣可加深視覺上的認知

3. 嬰兒床上懸吊玩具:讓寶寶可以去抓、拉、踢,因寶寶已開始會抓取物品,故在周圍擺放一些顏色鮮豔、能抓拉的玩具,訓練寶寶用手去碰觸看見的玩具。

4. 多感受戶外的視覺變化:可以多帶寶寶外出散步,感受日出日落、白天夜晚戶外環境的視覺變化。


■ 7-12個月時期的寶寶

6-7個月

可以準確控制目光,能調整身體姿勢來看清楚想看的物品,像是聽到聲音時會轉頭看;或是身旁跑過一隻貓咪,寶寶會試著追視這樣的畫面。視力更加提升,並且知道自己的名字,會認人怕生,有陌生人焦慮症。


8個月

用爬行的方式移動,並開始學習用雙眼判斷距離,但僅限於近距離活動,此時寶寶會嘗試移動到自己「看見」並想前往的地方,建立「眼-手-身體-腿」的合作關係,這時空間感和身體知覺已整合不錯了。


9-10個月

會觀察人臉並試圖模仿、寶寶會伸出食指或單一的手指開始探索東西,而不是整隻小手隨意拍打、摸索,手眼協調能力達到一個里程碑。


11-12個月

視力值約達0.2-0.3,開始會站和走路,手和眼睛共用能力成熟、手部精細動作也能完成,可以透過食指和拇指一起合作捏取物品、逐漸有掌控距離能力,並可將物品投擲到想投的地方,不會四處亂摔、平衡能力逐漸發展,能夠知道站的地方是否傾斜。


促進視覺發育方法

1. 玩遮臉遊戲:因小朋友會開始模仿,藉此提升視覺記憶和專注力。

2. 觸摸娃娃增加認知能力:寶寶已會伸出手指頭摸索物品,透過此方式訓練寶寶在物體和字詞之間產生聯想,像指到娃娃的鼻子時可教學這是什麼東西,不僅加深寶寶對物品的認知,也可提升精細的觀察力。

鼓勵多爬行:增近更好的雙眼共用關係。


爬行對視覺發展的重要性
(1) 可促進大腦雙側分化,提升整體協調性

爬行是雙側交替的活動,大腦的右半腦管控左手、左半腦管控右手,透過爬行、上下肢的交互練習,能夠刺激「大腦皮質中心溝」的形成,促進大腦的雙側分化。而「皮質中心溝」與視覺區、聽覺區、語言區等各個功能性區域的分化發展是息息相關的,所以雙側分化不完全的小朋友在未來學習上較容易出現狀況,像是注意力不易集中等。


(2) 可訓練寶寶眼球肌肉,讓眼睛聚焦能力提升

因為爬行會把頭仰起,眼睛若要看清楚東西就需隨著目標物上下左右轉動,眼球轉動的範圍也更加寬廣,而不是單單只是直視前方,因此眼球肌肉能得到鍛鍊,聚焦能力可以提升,未來閱讀時才不容易跳行漏字。


(3) 可幫助空間及立體視覺的發展

仰頭的動作剛好可刺激腦幹前庭的位置,前庭感官跟視覺的空間概念是非常相關的,所以爬不足夠的孩子可能在空間概念、立體感能力上相對不足,就是因為這個原因。


需要爬行多久時間呢?

皮質中心溝的發育從7個月開始逐漸發展,需要到12個月以後才能慢慢將大腦各功能區分化完成。但各功能區的能力在一歲後仍然持續發育,所以寶寶願意爬就可以多爬,但若到一歲多小朋友仍都不太站不太走,還是需要留意的。

倘若孩子已經錯過了爬行期,也可以在之後補足該有的刺激,只要小朋友願意爬,6歲之前對感覺統合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。


視力異常要及早就醫

若家長擔心寶寶視覺發展是否符合標準或有其他眼疾,也可觀察有沒有下列現象,若有視力異常建議找專業的小兒眼科醫師檢查


◎ 寶寶視線無法追隨物品移動

◎ 4-5個月寶寶不會伸手去抓物品。

◎ 6個月寶寶無法穩定凝視目標,或出現視線飄移、或眼球有節奏地擺動。

◎ 學習走路狀況不佳,常絆倒或跌倒。

◎ 眼睛外觀明顯異常、眼位不正。

◎ 眼球總是一直晃動、無神,或是沒哭時眼睛看起來水水的。

◎ 常眨眼睛或者眼睛長時間紅紅的、眼睛會怕光流眼淚。


另外,美國兒科醫學會與台灣兒科醫學會也建議,2歲以前不適合讓寶寶看電視、手機、平板等3C螢幕,避免影響嬰幼兒的視覺發展唷!


Featured Posts
bottom of page